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
粵府辦〔2016〕118號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國務院關於印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幹規定的通知》(國發〔2016〕16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28號)精神,進一步促進科技與經濟的融合發展,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我省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加強科技成果信息交匯與發布
(一)加快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數據庫🧑🏼⚖️。圍繞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LED、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數據庫🙇🏼,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信息支持🧙🏽♀️。製定重大科技成果信息采集與服務規範,征集梳理各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入庫。舉辦多層次、多渠道的重大科技成果與產業對接會💆🏻♀️,支持行業骨幹企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牽頭推進我省重點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應用。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和科技中介機構的成果篩選、市場化評估🔎👨🏻🦯➡️、融資服務、成果推介等作用👨🔧,鼓勵企業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二)加強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交匯。建立推廣科技成果在線登記交匯系統,暢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渠道。凡執行各類科技計劃產生並通過驗收👩🏻🎓、鑒定👭、評估等成果評價的科技成果必須登記🧑🎄👩🔧,計劃外非財政投入產生的已通過成果評價的科技成果自願登記。加強科技成果管理與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有機銜接,明確由財政資金設立的應用類科技項目承擔單位的科技成果轉化義務🏂🏼。完善全省科技成果信息公開規範製度和科技報告製度,建設統一的科技成果信息公開平臺,除涉及國家安全、重大社會公共利益和商業秘密外,向社會公布科技成果和相關知識信息🙆🏿♂️,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詢、篩選等公益服務。 (三)推動科技成果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鼓勵各類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增值服務,提供符合用戶需求的精準科技成果信息。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試點,推動更多應用類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加強科技成果𓀕、科技報告、科技文獻👩🦼🏷、知識產權等信息化關聯🖍,各地、各部門在規劃製定、計劃管理、戰略研究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成果資源👩。加強各地科技成果交易平臺與全省科技成果信息公開平臺的對接,拓寬重大科技成果發布渠道。 (四)推動軍民科技成果融合轉化應用👩🏼🦰。建設軍民融合科技成果信息與推廣平臺🤵🏿♂️,推動駐粵各軍兵種軍代室在平臺設點🧙🏼。鼓勵我省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在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等載體上註冊及接收、發布科研成果信息。依托軍民融合數據中心,定期遴選編製軍民融合技術與產品推薦目錄手冊,實施軍工技術推廣專項,推動國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領域轉化應用🕌。 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載體建設
(五)引導建立各類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鼓勵珠三角有條件的地市建設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培育發展國家級和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並實施監測評估和動態管理。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健全專業化🧖♂️、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推動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有效對接👳♀️。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開展成果應用推廣、標準製定,以及中試熟化與產業化開發等活動。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獎勵🪥🍂,鼓勵科技成果轉移服務機構開展技術轉移服務活動。 (六)推動技術交易網絡平臺建設👐🏻。發展和規範網上技術交易市場,集聚科技成果🥴🙍🏿♂️、知識產權、資金👩🦲、人才、服務等創新要素,連接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投融資機構等創新主體,建設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新型技術交易服務平臺,開展技術交易♗、技術定價、信息發布、在線服務、競價拍賣⚄🚶🏻➡️、技術投融資📭、轉化咨詢等專業化服務🏐🈴。支持各地和有關機構建立完善區域性、行業性技術市場🪄,形成不同層級、不同領域技術交易有機銜接的新格局。提升跨區域技術轉移與輻射功能,打造連接省內外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的技術轉移網絡。建設面向技術供需方的技術產權交易平臺,重點支持廣州技術產權交易中心⬛️🚶♂️➡️、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等平臺完善服務功能👰♂️,引導民營資本和技術交易網絡運營商建設新型技術交易服務平臺,推動技術產權交易平臺在地級以上市和高科技園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設立交易窗口或服務站點,發展壯大技術交易市場➙。 (七)建設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瞄準超高速無線局域網🤬、量子通信🔶、精準醫療🙂、高端醫療器械、石墨烯、熱超導材料、無人機技術、海洋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技術等新興產業領域,依托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重點科技園區等創新資源集聚區域,建設一批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推動國內外重大科技成果在基地轉化和產業化𓀚🥅。深入推動專業鎮協同創新,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專業鎮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增強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能力。推動產業關聯度高的專業鎮強強聯合,建立資源整合和開放協作機製,共建產業專業合作區和專業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 (八)強化科技成果中試熟化🧖🏿♀️。支持各地建設通用性或行業性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技術集成🙋🏼、共性技術研發、工程化開發⛹🏽♂️、儀器設備😒、中試生產線等資源,開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知識產權、投融資、技術推廣與示範等服務。鼓勵企業牽頭、政府引導、產學研協同建立中小微企業創新中試平臺,面向中小微企業開展中試熟化與產業化開發🧑🏼🌾,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科技成果檢測檢驗、集成與二次開發📳、評估與評價、技術示範推廣與交易等服務🕐。推動各類技術開發類科研基地合理布局和功能整合⚾️,促進科研基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更多企業和產業發展亟需的共性技術成果擴散與轉化應用🪦。 三、產學研協同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九)加快應用型科技項目研發及成果轉化。深入實施省應用型科技研發專項👨🏻🦱,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實施☝🏿,協同推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移轉化。對於產業導向明確的科技研發項目,由企業牽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聯合研發和產業化😯。將科技成果轉化目標視作項目立項👈🏿、驗收及後評估的重要指標🤸🏽♀️。 (十)深入推進省部院產學研合作。發揮省部院產學研合作渠道作用👨🚒,加快引進省外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的重大科技成果來粵產業化📯。依托中國科學院在粵科研體系實施科技服務網絡計劃,圍繞廣東產業需求開展技術攻關、技術轉移與示範、建設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等。發揮行業骨幹企業🔀、轉製科研院所主導作用🕦,聯合上下遊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構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加強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為聯盟成員企業提供訂單式研發服務🛀🏼。支持聯盟承擔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探索聯合攻關、利益共享🍭、知識產權運營的有效機製與模式🌘。 (十一)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組織高校和科研院所梳理科技成果資源,發布科技成果目錄🤲🏼,建立面向企業的技術服務站點網絡,推動科技成果與產業、企業需求有效對接🍑,通過研發合作↙️📶、技術轉讓、技術許可、作價投資等多種形式,實現科技成果市場價值🛫。加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識產權管理🫅🏿🥏,明確所屬技術轉移機構的功能定位,強化其知識產權申請、運營權責👩🏼🌾,在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有效機製與模式,建立職務科技成果披露與管理製度,實行技術經理人市場化聘用製,建設一批運營機製靈活、專業人才集聚、服務能力突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技術轉移機構。 (十二)推動企業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與地方政府👩🏻🦽、企業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對新型研發機構實施動態評估📧,提升新型研發機構研發🧑⚕️、孵化和服務能力📑。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或技術轉移機構🏋🏼,共同開展研究開發、成果應用和推廣等。支持企業通過成果轉讓、技術入股等方式,承接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科技成果並實施轉化。圍繞“互聯網+”戰略開展企業技術難題競標等“研發眾包”模式探索,引導科技人員、高校、科研院所承接企業的項目委托和難題招標,聚眾智推進開放式創新。完善技術成果向企業轉移擴散的機製,由企業牽頭組織實施市場導向明確的科技計劃項目🦍🦙,支持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適用技術🫶🏽,開展技術革新與改造升級。 (十三)充分利用國際創新創業資源🏅。鼓勵企業與境外技術先進企業💮𓀄、技術轉移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戰略聯盟關系,開展技術交流↗️、技術引進和合作研發🚵🏻♂️。鼓勵企業在境外收購、並購高技術企業或初創企業,建立海外研發基地或孵化基地。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國際聯合創新基地或園區🚄,推動粵港澳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和國際技術轉讓平臺。深入推進粵港創新走廊建設,加快引進香港科學園🤽🏻♂️、應用科技研究院、高校等機構的先進科技成果並實施轉化🧕🏻。 四🧝🏿♀️、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市場化服務
(十四)發揮科技社團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紐帶作用🛢。全面實施“千會萬企金橋工程”🎨、廣東版“海智計劃”等🪳,提升學會、協會服務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和水平,組織動員學會智力資源服務企業轉型升級👨🦼,建立學會聯系企業的長效機製,鼓勵支持協會組織開展技術經紀人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從業人員培訓😙,強化科技信息服務🤾🏼♂️,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供給端與需求端的精準對接。 (十五)完善技術轉移機構服務功能。完善技術產權交易、知識產權交易等各類平臺功能,促進科技成果與資本的有效對接🌹。支持有條件的技術轉移機構與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合作建立投資基金👆🏼🐲,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投資力度。鼓勵國內機構與國際知名技術轉移機構開展深層次合作,圍繞重點產業技術需求引進國外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鼓勵技術轉移機構探索適應不同用戶需求的科技成果評價方法,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功率🤚🏽。推動行業組織製定技術轉移服務標準和規範,建立技術轉移服務評價與信用機製,強化行業自律管理。 (十六)強化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服務🥿。實施“互聯網+知識產權”計劃🐋,搭建知識產權大數據應用平臺,推動專利、商標、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地理標誌等基礎信息免費或低成本開放,實現互聯互通、合作共享。建立高新區和孵化器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為園區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代理、信息、評估和運營等服務。推進重點產業專利導航,引導企業優化知識產權布局,形成一批基礎和核心專利。建立知識產權海外風險防控和爭端處理機製👰♀️,針對重點產業完善國際化知識產權信息平臺,發布“走向海外”知識產權實務操作指引,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專業化的知識產權服務。 五、大力發展創新創業孵化平臺
(十七)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提質增效。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倍增計劃,加快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後補助🌰🦚、風險補償金、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提高孵化器孵化服務能力,增強創業輔導、技術支持、投融資等專業化服務👇🏽🗒。強化孵化器對入孵企業進行投資參股🙆🏽,加強對入孵企業的篩選👩🦽。省級孵化器資金對入孵企業實施直接補助,提高孵化器科技成果轉化率和企業畢業率🏊🏼♂️。依托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地建設一批面向港澳臺創業人員的孵化服務載體。 (十八)大力發展“四眾”創新服務平臺。重點在創新資源集聚區域,依托行業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大力發展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成本低👨🏼🎤、便利化🕕、開放式新型創業孵化平臺🏋🏼♀️,建設一批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主要內容、專業服務水平高🤲🏽、創新資源配置優、產業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專業化眾創空間。構建一批支持農村科技創新創業的“星創天地”🙇♀️。吸引更多科技人員、海外歸國人員等高端創業人才入駐眾創空間,重點支持以核心技術為源頭的創新創業。探索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互聯網+”創新創業新模式🧑🦽➡️📵,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利用“互聯網+”🚣♀️、雲服務🌼、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構建互聯網眾包平臺🦸🏽♀️,支持大中型企業通過生產協作、開放平臺、共享資源等方式帶動上下遊小微企業和創業者共同發展⚀。 (十九)建設一批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支持高新區、專業鎮、產業園區建設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團隊🦢、創客空間等提供創業導師、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金融投資、法律稅務等配套服務。鼓勵建設大學生創業中心、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基地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創業場所📼、創業咨詢、創業輔導、市場開發、人才推薦等服務。通過創新券後補助等政策🗽,支持創新創業服務中心購買科技服務。 (二十)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實施大型科學儀器設施開放共享服務補貼👨🦯➡️,支持大型科學儀器設施開放共享,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提供技術服務🛌🏼。引導科研基礎設施🙋🏿♀️、科技數據文獻🤞🏿、科技成果🌱🐚、創投資金等向創新創業者開放。依托3D打印、大數據🚸、網絡製造、開源軟硬件等先進技術和手段🚣🏿♂️,支持各類機構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便捷的創新創業工具🖲。支持高校🏌️、企業🩳、孵化機構🖌、投資機構等開設創新創業培訓課程,鼓勵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天使投資人和專家學者等擔任創業導師🧹。 (二十一)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積極組織有關單位和團隊參與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兩岸四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珠江天使杯”💆🏻♂️、“南粵知識產權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創新之夜”、“粵港創新之夜”等活動🚴🏼♂️,支持各地和社會各界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集聚整合創業投資等各類資源支持創新創業。 六💲📭、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隊伍
(二十二)開展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各類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作用0️⃣,依托有條件的地方和機構建設一批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推動有條件的高校設立科技成果轉化相關課程,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加快培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領軍人才,納入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培養計劃。加快培育發展技術經紀服務行業,在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試點實行技術經理人市場化聘用製,大力培養一批懂技術、懂科技金融的專業化技術經理人。 (二十三)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緊密對接地方產業技術創新🛒🧑🏼⚖️、農業農村發展、社會公益等領域需求🧯,繼續實施科技特派員、科技創業者行動🤙🏻🤸🏽,加快推進“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和“村會結對科技服務工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項目,動員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科技人員及高層次專家,深入企業、園區♌️、農村等基層一線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科技攻關、成果推廣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打造一支面向基層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隊伍。 (二十四)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服務。構建“互聯網+”創新創業人才服務平臺👓,提供科技咨詢、人才計劃🥒、科技人才活動、教育培訓等公共服務。深入實施“珠江人才計劃”💛、“廣東特支計劃”、“揚帆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建立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為高層次人才與企業✍️、地方對接搭建平臺。建設海外科技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為引進海外創新創業資源搭建平臺和橋梁。 七、大力推動地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二十五)加強地方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健全地方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網絡,強化科技部門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工作職能🧙🏼♂️,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探索適應地方科技成果轉化要求的考核評價機製。加強基層科技管理機構與隊伍建設,完善承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平臺與機製,宣傳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幫助中小企業尋找應用科技成果,搭建產學研合作信息服務平臺🙆♀️🧻。推廣科技創新券等創新激勵手段🧑🏼💻,促進產學研合作,降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成本。 (二十六)開展區域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選擇部分創新資源集聚🚙、工作基礎好的高新區、專業鎮、產業園區等創新載體開展試點示範👘,跨區域整合成果🚝🌍、人才、資本🧑🏼🎄、平臺、服務等創新資源🧷,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金融🈚️、人才🏌️、政策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可復製🐛😵💫、可推廣的經驗與模式。圍繞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技術瓶頸🚂,推動一批符合產業轉型發展需求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 八、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激勵機製
(二十七)加大對科研人員向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的獎勵力度。高校、科研院所為科技成果轉化開展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橫向合作活動的📗,凈收入可按照高校🛟、科研院所製定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獎勵和收益分配辦法對完成項目的科技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其比例不得低於60%💁🏻♀️。對科技人員承擔橫向科研項目與承擔政府科技計劃項目🌙,在業績考核中同等對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獎勵和報酬的支出◾️,計入單位當年工資總額👨🏻🦼🫃,不受單位當年工資總額限製,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 (二十八)加大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的激勵。鼓勵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開展技術轉移服務活動,按照其上年度簽訂技術交易合同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補貼資金主要用於開展技術轉移服務發生的相關支出,可將不高於30%的補助資金用於獎勵為促成交易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隊或個人。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向企業輸出科技成果,按照其上年度技術交易合同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對承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並實施轉化的企業,按照技術交易合同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 九、保障措施
(二十九)加強領導。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定位和任務分工,加強政策、資源統籌🛞,建立協同推進機製⚠,形成科技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社會團體等密切配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強化省市聯動🧑⚖️,加強重點任務的統一部署及創新資源的統籌配置,形成共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合力👨🏻🎓🧳。 (三十)落實投入💒。用好廣東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扶持專項資金和廣東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基金,引導和鼓勵各地設立創業投資引導🫑、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運營等專項資金(基金),引導創業投資資金以及各類社會資金加大投入,支持區域重點產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拓寬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市場化供給渠道🧏🏻♂️,通過專項資金引導、風險補償等製度支持創業投資企業發展壯大,培育發展天使投資人和創投機構,支持初創期科技企業轉化科技成果。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進行融資🪙。支持銀行探索股權投資與信貸投放相結合的模式,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組合金融服務🤹🏽♀️。 (三十一)落實政策。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及相關政策措施🫄👋🏿,加快實施《廣東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建立科研機構🤾🏽♀️、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績效評估體系,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情況作為對單位予以支持的參考依據👦🏿。完善有利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相關政策。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實施情況監測與評估機製1️⃣,為調整完善相關政策舉措提供支撐。 (三十二)示範引導。加強對試點示範工作的指導推動,交流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對可復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及時總結推廣,發揮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的帶動作用,引導全社會關心和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營造有利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良好社會氛圍📇。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1月8日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部門地址:廣東省茂名市官渡二路139號綜合辦公樓科學技術部
郵政編碼:525000
聯系電話:(0668)2923353 (科技管理) 2923010(人文社科管理)
(0668) 2827762 (科技合作與交流) 2998612(科技成果轉化)
更多信息請關註科學技術部首頁部門簡介
版權所有:熊猫体育科學技術部 地址:廣東省茂名市官渡二路139號Powered by 科學技術部 © 2014-2021